玄真子

玄真子
唐代著名道士。 參見〝<<張志和>>〞條。 道書名。 一作《元真子》。 也稱《玄真子外篇》。 因或以其文論道縱橫, 謂之造化鼓吹, 京兆韋詣為作《內解》, 故名。 是一部富有哲學思想和科技內容的書, 原作十二卷, 現存三卷, 一作一卷, 凡三篇。 張志和撰。 約成書於公元八世紀末。 唐顏真卿撰《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》載: 〝著書十二卷, 凡三萬言, 號《元真子》〞。 《直齋書錄解題》亦稱本十二卷, 宋陳振孫時存三卷, 已非完帙。 此本僅存三篇, 即碧虛鸑鷟濤之靈, 亦有並為一卷。 或當時之本以一篇為一卷。 明白雲霽《道藏目錄詳注》題下注上中下同卷。 其言〝汪洋恣肆, 逼似莊列〞;行文格調頗似《莊子》, 全以寓言寫出。 其言博大恢宏, 且從相對主義的沉思中悟出許多辯證法的真理。 作者在天文學上, 亦有精深的造詣。 如在《碧虛篇》中, 名天之王曰〝神尊〞。 名地之王曰〝祇卑〞。 名碧虛(天地間之空氣)之王曰〝靈荒〞。 其言曰: 〝神尊曰: 朕有天。 祇卑曰: 朕有地。 靈荒怪天地之名, 問之曰: “朕之仰觀不異碧虛, 朕之俯察不異碧虛。 碧虛之中, 其又奚物? 帝言天地, 厥狀若何? 祇卑曰: “朕之地體大質厚, 資生元中高外垂, 其勢坤。 層然如壇輳物, 尊圍八極……神尊曰: “朕之天體虛形高, 資始化化, 中圓外轉, 其行乾。 穹然如帳幬……靈荒未之信曰: “天如帳, 胡懸乎其上? 地如壇, 厥下乎何安? 神尊曰: “天之帳非上縣, 飄輪下載常左旋, 三光隨之以西遷。 祇卑曰: “地之壇。 有湫盤凝浮其上, 所以安。〞 這裡關於天地關係的理論, 頗近於中國古代天文學的〝蓋天說〞。 其不同之處在於他並不認為地是傾斜的, 西北高而東南低。 天地間是無形質的碧虛, 這又與古代天文學中的〝宣夜說〞相吻合。 再作者對日月之關係的解釋, 〝日月有合壁之元, 死生有循環之端。 定合壁之元者, 知薄蝕之交有時;達循環之端者, 知死生之會有期。 是故月之掩日而光昏, 月度而日耀, 日之對月而明奪, 違對而月朗。 是故死之損換生而魂化, 死過而生來, 生之忘死而識空, 失忘而死見。 然則月之明由日之照者也〞(《濤之靈》)。 月所發放的光亮, 是對日光的反鑑, 故日月薄蝕之交是有規律的, 這與現代天文學完全符合。 又如作者對有無及其關係的認識, 認為〝有之非未無也, 無之非未有也。 且未無之有而不有, 未有之無而不無, 斯有無之至也〞。 即事物的有無是在時間流程中相互轉化的。 現在存在的個體事物, 過去必然曾不存在;現在不存在的事物, 也必然是相對其過去曾經有過而言。 〝故今有之忽無, 非昔無之未有;今無之忽有, 非昔有之未無者, 異乎時也〞。 即揭示了時間與物質運動的內在聯繫。 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很多富有科學因素的哲學命題, 是研究中國哲學史及道教思想史極有價值的著作。 是書有很多版本, 分上、 中、 下三卷者有: 《且且庵初箋.十六子》、 《知不足齋叢書》第十三集、 《金華叢書.子部》, 《叢書整合初編.哲學類》所收則據《知不足齋叢書》本影印, 曾參照《正統道藏》本。 明《正統道藏》太玄部〝甚〞字帙收有此書, 題曰《玄真子外篇》, 亦分上、 中、 下三卷, 《道藏舉要》第五類收此本。 《道藏》本有缺文。 《子匯》收《玄真子外篇》不分卷, 唯分碧虛、 鸑鷟、 濤之靈三部分, 並見《影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.子匯》。 其後分三卷者均依此。 明歸有光輯評《玄真子》, 不分內、 外篇, 亦不分卷, 此書收入《諸子匯函》中, 當較接近《玄真子》原貌, 可參考。 《玄真子》不分篇、 卷者還有: 《十二子》本、 《二十家子書》本、 《四庫全書.子部道家類》本、 《廿二子全書》本、 《子書百家.道家類》本、 《百子全書.道家類》本, 《重刊道藏輯要》本, 收入危集第七冊, 前有序, 未題名。 另外, 《說郛》(宛委山堂本)卷一百收錄《玄真子漁歌論》一卷, 題唐張志和撰、 李德裕錄。
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